轻松健康集团冲刺港股:剥离众筹业务 保险和健康服务“挑大梁”

农历新年伊始,轻松健康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打响新一年保险科技赛道冲刺资本市场“第一枪”。

据披露,轻松健康集团此次拟港股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国际为联席保荐人。募资金额拟用于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医学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提升AI及大数据领域技术能力,拓展至更多地区及海外市场等。

记者梳理发现,为了顺利推进上市,2024年以来轻松健康集团对自身架构、业务以及商业模式做了不少调整,包括将疾病众筹类业务主体分拆剥离。从财务数据看,轻松健康集团近年来营收持续增长,但整体净利润和毛利率等指标呈现下降趋势。

此外,由于2024年以来保险科技赛道的多家上市公司后续股价表现不甚理想,轻松健康集团主打的“科技牌”能否获得市场认可,亟待时间验证。

剔除众筹业务 完成重组

轻松健康集团原名轻松筹,2014年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9年,轻松筹正式升级为轻松集团,2020年9月更名为轻松健康集团。成立十余年来,其也聚集了腾讯、IDG、德同环球、阳光保险等实力较强的投资方。

根据招股书,2024年6月,轻松健康集团分拆并剔除了包括在线疾病筹款服务(注:即“轻松筹”)以及朵尔医院。其中,将在线疾病筹款服务及运营(全部注入北京众意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意互联”),并将众意互联和朵尔医院的全部股权转让给重组后持有并从事除外业务的中朗集团。

根据招股书,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轻松健康集团是一家在开曼注册的外资企业,而我国法律法规对外资开展某些业务有所限制。

2024年3月,中朗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朗科技香港”)根据中国香港法律注册成立,由轻松健康集团全资拥有。2024年4月,珠海中朗平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朗平康”)作为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立,由中朗科技香港全资拥有。2024年3月,珠海中朗宁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朗宁康”)注册成立,由轻松健康集团董事长杨胤及附属公司董事于亮分别拥有70%及30%的股份。

2024年4月,中朗宁康并入中朗平康。同月,轻松筹网络将其持有的众意互联100%股权和朵尔医院95%股权分别转让给中朗宁康。股份转让后,众意互联及朵尔医院成为中朗宁康的附属公司。

2024年4月,ZhongLa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以下简称“中朗开曼”,连同其附属公司及综合联属实体“中朗集团”)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注册成立,成为持有除外业务及相关实体的新成立离岸控股公司。

2024年6月,中朗开曼从轻松健康集团收购了中朗科技香港。2024年6月,中朗开曼按面值发行股份,并与轻松健康集团现有股东签订股东协议。同年,轻松健康集团不仅终止了集团内所有的合约安排,还注销了一些附属公司。上述系列重组已于2024年12月完成。

1739164911510782.jpg

轻松健康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据我们的中国法律顾问告知,重组已获得相关中国监管组织的批准,并且重组于所有重大方面均符合中国适用的法律法规。”

聚焦健康服务和保险 净利润呈下降趋势

根据招股书,2022年、2023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及2024年9月30日,轻松健康集团收入分别为3.94亿元、4.90亿元、3.09亿元及6.43亿元。同期,轻松健康集团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人民币1.49亿元、1.47亿元、1.33亿元及7660万元。

毛利率方面,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轻松健康集团的毛利率分别为82.6%、79.9%以及43.4%;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37.9%、29.9%以及11.9%,出现下降。

目前,上市主体轻松健康集团主要业务包括两大板块,即轻松健康服务和轻松保险。轻松健康服务包括早筛服务、综合健康服务包、科普服务及医学研究辅助服务;保险服务是其通过互联网保险平台轻松保险为用户提供的一系列健康保险相关业务,具体包括丰富的保险产品供应、定制化产品开发、全流程保险服务。

2022年、2023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及2024年9月30日,轻松健康服务所得收入分别为5980万元、1.55亿元、5590万元及3.98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15.2%、31.7%、18.0%及61.8%。

保险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轻松保险已提供来自36家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共252款保险产品,覆盖2610万名投保人及约2900万名被保险人,实现总保费收入50亿元。

拆解来看,轻松保险主要业务开展路径有两条,即线上保险经纪服务、保险技术服务。

在线保险经纪服务方面,其主要收取保险公司合作伙伴支付的保险经纪费。2022年、2023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及2024年9月30日,轻松保险对应的线上保险经纪服务收入分别为1.41亿元、1.35亿元、约1.03亿元、约0.99亿元。

为保险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即根据保险公司要求的服务范围和使用情况收取预先确定的固定费用。2022年、2023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及2024年9月30日,保险技术服务分别创造收入1.80亿元、1.92亿元、约1.44亿元、约1.4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轻松健康集团正在积极探索“健康+保险”的大健康生态闭环。招股书也显示,轻松健康集团一直在探索交叉销售机会,引导用户找到符合其需求的全面健康保障解决方案。

同时,根据招股书相关风险提示,若因任何原因无法继续保持与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无法提供对用户有吸引力的保险产品,或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下降,轻松健康集团来自保险经纪费用的收入可能会减少,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轻松健康集团也面临主要客户及供应商过于集中的风险。2022年、2023年、截至2024年9月30日,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75.4%、71.7%及66.3%,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分别占同期采购总额的41.9%、36.1%及69.5%。

“科技牌”有多少吸引力?

在招股书中,轻松健康集团将自身定位为中国领先的科技型一站式平台,并用较大篇幅陈述了其近年来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和成果。

从行业来看,2024年全年,保险科技平台掀起了一波境外上市浪潮,虽然其中不少保险科技类平台企业成功上市,但后续的股价表现大多不理想,股价出现持续下跌,甚至破发。其中,有家保险(UBXG.O)、致保科技(ZBAO.O)发行价分别为每股5美元、4美元。截至2025年2月9日,两家企业的股价分别下跌至每股2.93美元、1.47美元。

此外,圆心科技在港交所五次递表,于2024年2月通过聆讯,但是目前该申请已显示为失效状态。线上保险销售平台“小雨伞”的母公司手回科技在2024年1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因招股书满6个月,于同年7月失效。

根据招股书,轻松健康集团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产品和技术开发、流程自动化、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并组建了一支有85名成员的专门研发团队。2022年、2023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及2024年9月30日,集团研发投入分别为5280万元、6140万元、4360万元及5170万元,分別占同期收入的13.4%、12.5%、14.1%及8%。

根据招股书,公司开发的专有AI技术促进了保险产品及健康服务的开发和优化,有效提升用户获取和参与度,提高平台运营效率。

不过,与大多数新兴技术一样,AI本身亦有其自身的一系列风险及挑战,可能会影响其采用及业务。此次轻松健康集团打出的“科技牌”能否获得市场认可,亟待时间验证。

记者注意到,轻松健康集团在招股书中提示,AI算法可能存在缺陷,使用的数据可能不完整或有偏见。“不当或有争议的数据操作可能会损害AI驱动服务。因此,我们AI生成的健康相关内容可能包含对用户有误导性的内容。倘不能及时发现或纠正该等错误,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最近更新

热点聚焦

赞助商广告